日系三巨头,正式进入转型倒计时

在刚刚结束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以丰田为首的若干日系车企(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不同意在2040年逐步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并拒绝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他们认为并不只有单一的电动化可以缓解整个气候变暖的问题,例如氢能源也是可行方法之一。




而在较早前,本田汽车已经郑重宣布:到 2040 年将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只销售电动汽车和其他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同时,本田也成为了日本汽车制造商中,第一个公开表态完全淘汰燃油车的公司。


显然,日本车企还没能就是否“拥抱电动化”形成统一意见。不过就在11月29日,以本田为首的“电动派”又多了一位重量级支持者,它就是日本三大车企之一的日产汽车。




这可以看做是后戈恩时代,日产汽车的首个转折点。


在后戈恩时代,日产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给人一种好汉不复当年勇的感觉,而实际上日产更像是在韬光养晦,等待一个反攻的机会。


这位接替戈恩的新任CEO 内田诚为了改变日产现状,通过实施精简投资、降低成本、推出新产品等一系列措施,以帮助日产汽车重回正轨。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


从日产最近公布的2021财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在全球面临疫情反复和芯片危机导致的市场下滑的背景下,日产却实现了3.5%的经营利润,收获了1686亿日元的净收益,并在此基础上上调了全年利润预期。




这不仅意味着内田诚的一系列降本措施取得了成效,而且预示着离这头猛兽苏醒指日可待,于是“日产汽车2030愿景”应运而生。


以电驱化为中心


毫无疑问,日产2030愿景没有太多杂念,一切均以电驱化为中心,而且还细分为5年的中期以及10年的长期计划。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日产计划投资约合1128亿人民币用于电驱化技术以及充电设施。其中包括20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至2026财年,提升核心市场电驱化车型的销售占比,其中包括:


• 欧洲市场:电驱化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75%以上;

• 日本市场:电驱化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55%以上;

• 中国市场:电驱化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40% 以上;

• 美国市场:截至2030财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40%。


第二个五年计划,推出23款或更多的电气化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其中包括15款纯电动汽车。2030财年,包括英菲尼迪品牌在内的电气化车型组合比重将扩大至50%以上。




从以上规划来看,日产的规划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电动化规划:即便在2030年,其在美国销售的纯电车型也不超过50%,而在中国市场,在五年后,电驱化车型占总销量的40%,这意味着日产为混合动力车型留下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就在今年广州车展上,日产在华首款e-POWER车型就开始了预售。



轩逸 e-POWER


相比之下,嘴上喊着不要的丰田反而显得更为“激进”。


按照丰田的最新计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电动化车辆占比50%。到2030年时,电动化车型全球销量提高到800万辆,相当于现在丰田全球销量的八成。其中氢燃料电池车型和纯电动车是200万辆,比原来的目标增加了10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型权重更大,其余产品还包含混动和插混车型。




本田计划到2030年,有40%的新车销量将是纯电动或燃料电池车型,2035年达到80%,直至2040年正式停产燃油车型,2050年实现碳中和。主要时间节点的划定,和日产高度重合,特别是2050年的终极目标,这本质上是对日本政府到这一年将把碳排放降至零的战略性回应。




不过日产并没有明确给出“禁油”的时间表,可谓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和可操作空间。


围绕电池做文章


未来决定电动汽车是否有竞争力,电池的价格以及性能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无论是丰田也好,日产也罢,都将电池的产能、研发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产能方面,日产汽车计划与合作伙伴一道,到2026财年将其全球的电池容量提高至52 GWh,到2030财年提高至130 GWh。丰田那边就更夸张了,他们预计到2030年将投资约135亿美元,用于动力电池研发及供应链建设,届时电池年产能可超过200GWh。


这是什么概念?比亚迪2021年末总产能110 Gwh,本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28 GWh,对比一下大概就懂了。


除了扩大产能,日产还把重心放在了技术升级/降本上面。


日产方面宣布,在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同时引入无钴技术,预计到2028财年将电池成本降低65%至75美元/GWh。同时,全固态电池(ASSB)到2028财年有望将电池组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未来进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时65美元。




这意味着电动车型有望实现与燃油车型的成本平价,而且固态电池在能力密度和充电时间上都是现有技术的双倍升级。用本田的话来说就是“固态电池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丰田电池战略


总体来讲,在电池技术路线方面,日产的规划总体上和本田、丰田是一致的,通过对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升级/降本,并逐步转移到固态电池的使用,最终让电池成本、体积、性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日系三强最终局面都是殊途同归。


何来的竞争力?


在日企电动化转型路上,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企业所展现出来的特征,有的虚张声势,有的左顾右盼,有的意志坚定。新四化的道路没有千万条,最后无论是氢能源还是纯电动胜出,都不会影响化石燃料走上绝路的必然结果。


日本车企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学学大众,旗帜鲜明地高举电动化大旗。




或许在这背后是日企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体现。


精通于精细化运营的日本车企,在面对供应链洗牌,玩法替更的当下,能否维持成本上的优势,仍然要打个问号。当前无论是丰田现有的油改电,还是本田的Honda e,在性价比上都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


私以为,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还是落在产品上,而不是一串串理想化的规划数字。就以最新的丰田bZ4X来讲,无论从性能(百公里加速7.7秒)还是设计上还是过于传统保守,反观大众、现代的新车让我印象深刻,更加符合消费者对一辆新时代电动车的想象。




最重要的是,这三位老大哥规划的新一代纯电动产品中的绝大部分还活在PPT里,而隔壁的现代起亚集团,大众集团都已经有相当可观的市场占有率,这已经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了。



日产汽车推出三款全新概念车型


在智能化方面则更加令人堪忧,日产计划到2030财年,在全部新车型上搭载下一代激光雷达系统。老实说看到这里我心都凉了半截,我们买的小鹏P5 二十来万已经具备两颗激光雷达,并且将实现城市NGP功能。而日产起码要在8年之后才能拿出对应的产品,不要说8年,8个月之后又有一批搭载激光雷达、高阶自动驾驶(辅助)的新势力上市了。


未来日本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恕我还没能清晰地看到。


别忘了,日产背后还拖着一个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作为全球前五大汽车集团,日产的转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作为联盟里实际上的老大哥,如何带动小老弟们一起协力转型,分摊转型的成本,应该才是日产当前要思考的问题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3关注 | 113作品
+ 关注
大家车言论的汽车行业观察室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