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打开扎尕那的正确方式 | 阿伦的甘南自驾PLOG001

"很难有一个地方,当我到达于此,并拿出所有设备开始记录时,突然感到茫然失措和无从下手;想把一切都打包带走,但最后却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你。因为当某个事物超越感官并直击心灵时,自己就会丧失掉所有的灵感,你以为自己记录下的,是那里所有的世界,但其实,那只是2D屏幕里的,一段段粗浅的视频和JPEG。........

拍得一肚子火也拍不好,所以下午我啥也没干,就在山口做了杯咖啡,躺了半天,一个人,爽!”

9月23日下午来自我的手机备忘录


上周推送了纪录片《点亮的地平线》,没看过的请点击以下链接:


《点亮的地平线》也是《围城随笔》系列纪录片时长最长的一部记录,前后花了我两个多月来拍摄和整理制作,其中因为牵扯到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农牧习俗,所以在后期,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历史信息,还是当地农牧林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搜寻和研究——因为这条路,和路上的所见所闻,在我所有的自驾旅行中值得上升到我心里的TOP5。

其实在我拍摄视频之余呢,也留下了不少照片,但基本都是在很仓促很随意的情况下拍摄的。所以不讲究构图,不讲究光线,有的甚至都没对好焦;这篇文章也不讲故事,文风随意,反正#PLOG#就是寡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哈哈哈哈!


记得在好多年前,我曾经迷迷糊糊听说过[扎尕那]这个地方,但我那时候心思全在西藏,不仅对整个甘肃不够了解,对甘南就更是一无所知。直到最近几年,某些网络平台铺天盖的宣传,才让我重新想起这个地方。但因为所有文宣口径统一,图片内容也大致相同,所以看多了之后,我就觉得好像真的是亲自去了一般,心中的好奇心所剩无几。

至于“人间天堂“,“伊甸园”以及“最后香巴拉”这样的网宣用语,我其实也没往心里去,毕竟是景区嘛,你懂的——我这就一普通游客心态啊这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一直持续到我远远看见“扎尕那山”为止:由于落差大,所以现场看上去的那种体量感,确实跟照片和视频里的它有着巨大差距——这是我在疫情之后第一次出远门,所以看啥啥都好。

不得不说,如今的【扎尕那】绝非是“与世隔绝”和“不食人间烟火”;但也绝非摒弃了传统,步入了“商业演绎”的滚滚俗尘之中。

大概就是我在纪录片里说的那个意思——种地依旧是在种地,放牧也依旧是在放牧,只是把原有的“伐木经济”转变成了“旅游经济”。

变了吗?变了!

变了吗?也没变。

【扎尕那】从行政和管理上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扎尕那村】,由上图从近到远四个村民组组成(东洼,业日,达日和代巴),都是自然村;第二个是【扎尕那景区】,大致就是普通游客要去游览观光的【仙女滩】,【仙女湖】。不过【仙女滩】我倒是没上去,因为要拍那个角度的风光,我直接无人机就飞过去了嘿嘿。


至于【扎尕那村】.....很纯粹,这种纯粹有多纯呢?

它纯粹得只有民宿!

真的,只有民宿的意思就是——连个卖【披肩烧烤,手鼓牛角梳】的商店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KTV,大排档......

你要买土特产?

对不起!你现在就在土特产里面的。


你要在村子里,找块写有红字的大石头趴上面拍照?

对不起!村子里没有,山腰万吨级的巨石倒是不少。


城里那种大酒楼大饭店?

对不起,这里每家都有民宿,而且基本也都能吃到农家饭......这里简直比我去过的贵州万峰林还要纯粹!

拉桑寺正在大兴土木,路况不好,有工程车出入,不建议前往 拉桑寺正在大兴土木,路况不好,有工程车出入,不建议前往

所以村中人文,粗看之下,基本就是民宿,这一到晚上,也没见有多少人出来闲遛的;

游客这边呢,天气好就出来拍星星,天气不好那就回炕头早点洗洗睡觉。



但细品之下,村中人文却和其余藏区有所不同。

比如:我的重庆话在这里不好使了,你知道的,在藏区基本川话都算是官方语言,一口川话在藏区,嘿嘿!我可以把藏民老乡老乡地喊。但到这里我就迷了,因为他们听不懂,因为这里是甘肃!他们极不流畅的藏式普通话都是一股浓浓的兰银腔。

又比如:因为甘南迭部被夹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而且遍布高山峡谷,垂直气候和植物分布差异明显,这跟贵州那种山地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哦。

所以这里的藏民,3500米以下搞种植:种青稞,种蚕豆,还种萝卜


3500米以上就放牧,跟青藏高原是一样的;


至于迭部的扎尕那,刚好处在中间的海拔,所以又耕地来又放牧,而且这几年要搞脱贫,搞旅游经济,所以还要开民宿。

记得有天我跟客栈的老板闲聊,问他觉得是放牧种地辛苦,还是开民宿辛苦;老板斩钉截铁的说当然是开民宿操心啊!

也是,毕竟养牛养马赚钱,不听话还能直接抽;但做游客的生意就不行了,得用点心了,可能这对于生性豪放的藏族人来说,约束本性是件特别需要耐心的事情。

但即便是如此,扎尕那当地的民宿服务,也是我在藏区遇见过的,算是做得比较完备成体系的了。至少看上去,村干部应该跟村民们集体培训过,所以缺啥你吼一声,店家会有服务意识。

这一点在藏区的服务行业里,算是比较可贵的一点。


这画是老板侄子挂的,画中女子是锡金末代公主,据说也是王室最美丽的一位公主:贝玛曲吉公主

锡金曾是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在印度的侵蚀和鼓动下进行全民投票,王室被废,变为了印度的一个邦。


这里的蕨麻猪很厉害,它们会强吻村儿里最靓的仔 这里的蕨麻猪很厉害,它们会强吻村儿里最靓的仔




客栈前方的草地上有零零散散的牛和马,每天早上醒来,闯进耳朵的一定是它们脖子上的铜铃声——不得不说,当我还躺在床上时,听着窗外悦耳的阵阵铜铃,完全能够想象得到,窗外那些牛马在吃草时的快乐。

而这每一匹马的性格还不相同,有的怕生,有的却像黏人的猫狗一样,一看到你就要跑过来,强行让你摸它。

“不摸老子,今天你小子就不要想走!”

“好好好,我摸我摸!”

摸得老夫满头是汗,幸亏不收费。


【扎尕那村】是个很普通的村子,没有太过特色和强烈的文化历史。它不像云贵地区少数民族村寨那样,大都遗留着传统手工业的痕迹;也不像大兴安岭地区,到处回荡着沙俄日寇的铁蹄声和知青下乡时的欢声笑语。

这里从前就是个闭塞之地,除了四周的峭壁峰丛,或许唯一可谈的历史,就是业日村的【洛克小屋】。【洛克小屋】其实是【洛克】当年从卓尼县往南穿越迭山,进入扎尕那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参观收费,每人十元,这要是放到我不明事理的当年,肯定这槽点就脱口而出;但现在我倒是觉得理所当然,毕竟这屋子主人家还得用,但有了历史也不敢动了,所以获取点收入,补贴一下居住功能的损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只是可惜的是,主人家却不会汉语,唯一会说的,就是“听不懂”这三个字。而这栋房子,也算是村子里目前保留得还不错的藏式踏板房之一了。


所以我在扎尕那的那几天,刚好记录下了全村老小收蚕豆的场景,实在是值得庆幸!

毕竟这日子不固定,我事先也无从得知,而且几乎一天的时间他们就抢收完毕了,整个过程相当热闹。

这比看歌舞表演还得劲儿,比在城里扎堆往地铁挤还有原生力。



片中小哥所述的水磨坊,其实我在随后也去过,基本就是沿着上图的小路走到底。

但有两天下雨,路实在难走,都是烂泥。

下到河边,才发现三个水磨坊有个水毁严重,另两个大门紧锁,而且估计也因为夏季时的洪水,水磨坊的引水渠被泥沙堵得严严实实。

这里再往深处走,就是林区了。






我写了【扎尕那】如此多平凡普通的地方,是不是它本身并不值得去一探究竟?

其实恰恰相反!

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心态,以及你打开【扎尕那】这座石匣子的正确方式!

扎尕那村以及村中密密麻麻的民宿,是整个光盖山区,探索自然景观的大本营;

也就是说,整个扎尕那村是枢纽和补给站,因为扎尕那真正的精华,被藏在了村前村后茂密的森林里,以及这里通向光盖山深处的石门后。


随意找一条沟往里深入,你会发现原来【扎尕那】不是在村中,而是雪藏在这些石灰岩峡谷背后——那里,才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和桃源秘境。


请个向导再往上走,就是当地人的高山牧场,和洛克当年真正走过的【洮叠古道】东西线。

当然,我在纪录片里自驾的那条”江迭公路“,自然也必须要从扎尕那出发。


所以,【扎尕那村】并不是我要重点停留的地方,它只是我走向”江迭公路“,步入光盖山深处的一块踏板而已。

至于为啥我还在扎尕那停留了那么多天?

其实,还是为了等一个好天气,如果不能等到连续两天的晴天就上山,可能这次的”洛克之路“,也不会相对那么顺利了。



下期#PLOG#

咱们随意聊聊光盖山和”洛克之路”

催壁纸的,等下期



阿伦

于上海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自驾旅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4万关注 | 145作品
+ 关注
浪迹山河湖海,记录大国小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