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生惯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真的在茁壮成长吗?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3年放量以来,至今已经年销过百万辆。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增长59.9%和61.7%,从规模和增速上看,均排在世界前列。


   但事实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不过关,尤其是纯电动车技术,产品使用年限增加之后,掉电、短路等现象越来越多,在政策的高度催化之后,这一市场的需求虽然变大,但国产品牌的技术聚焦在续航里程,其核心技术并无本质提升。

   首先,新能源汽车会持续发力。从历史数据来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销量增长率曾在2003-2005年、2009-2011年及2013-2015年经历过三次增长率大幅下滑,之后便因各种政策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快速反弹,波动呈现出较有规律的周期性。短期来看,国家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刺激政策,鼓励汽车消费,预计2019年会有一定程度反弹。目前,中国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新能源技术却算不上先进。混动技术目前被丰田所垄断,技术更先进的氢燃料技术正被韩国垄断,中国品牌从技术来看,并没有过硬的企业与之抗衡,只是依托市场的虚假繁荣。


    其次,一众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涌现,使得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发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亿蔚来汽车为首的新势力,造出的高价格产品,其产能一直使他们的困扰,原因就在于代工,但大家代工的企业多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工厂,其质量和研发技术在哪里?可以设想,今后两年随着补贴对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以及外资新能源车企开始进入中国,伴随着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渐成熟,消费者对混动汽车的接收度越来越高,中高端新能源汽车车型占比将迅速拉升,那时我们还依托控制市场继续保护国内自主品牌吗?


    再次,出租车电动化发展态势明显,都是地方保护的成果。比如深圳市引入比亚迪电动车、北京地区引入北汽新能源汽车、上海市引入荣威、广州引入广汽传祺等,还有车企本身也在积极谋划进入各地出租车市场,两者一拍即合,但细细一看,均为上述城市自己的企业,这种扶植看似保护了本地企业,实则打破了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拿出好的产品。

    最后,在未来补短板和去产能会长期并存之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到电池、非电池零部件、充电基础设施、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发展并不均衡,有的领域存在产能过剩,而有的需要补充短板。但核心则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体系能力的竞争。

    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推动、技术提升下,市场前景和需求,但政策更应在消费日趋理性的当下,倒逼企业一把,让其专心研发好产品,进入市场形成良性竞争。


注: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572关注 | 31作品
+ 关注
财经也可以很有情感 多种情感下的你我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