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一公里一毛,那些燃油车主为何没有换车意愿?真相来了

我开过特斯拉,也开过凯美瑞,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内心五味杂陈,终于明白了新能源无法取代燃油车的真实原因了,优点可有可无,缺点直戳心坎,奉劝想买纯电动车的人要三思,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想象要快,零油耗、高性能,炫酷的外观,科技的配置充斥着大多数人眼球,尤其在高油价与低电价的当下,纯电动车的优势愈发明显,很多人都在跃跃欲试,认为“燃油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能源才是未来趋势”。

可对于有的人来说,纯电动车优势愈发明显,缺点就掩盖的越多,我身边就有一群燃油车主,透过本质看表象,尽管纯电动车在廉价的充电成本当下有着巨大的魅惑力,但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始终成为观望的顾虑。

认为只要燃油车还有,绝不考虑新能源,抛开单一的用车成本,无一利好优势,一方面纯电车企在塑造低成本用车的同时,又在不断提升纯电门槛,对于很多人,物美价廉的用车生活才是第一述求,而特斯拉、蔚来一台最便宜的纯电车也要30万,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显然还没有富裕到人人买得起的地步。

尽管市场上出现了能够达到用车标准的车型,例如五菱 宏光MINIEV,可续航、安全性、功能性留给消费者更多的是遐想,从成本出发,纯电车溢价已经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纯电动车苛刻的使用条件,制约汽车便捷性的初衷,曾油改气之时,每公里也不足2毛,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抵触?说到底还是因为安全、配套,而如今纯电动车续航短、充电难、安全性不高,电池血崩期也都是最担心的,在他们意识了,纯粹是养了一个“电爹”。

在我看来,就目前这个阶段,对于他们这种顾虑并非空穴来潮,因为我就深有感触,买model3之时就是被它高性能,高配置,还低成本用车所引导,可开了段时间后发现,短期的经济性换来的可能是一种思想负担。

接下来我将以过来人身份,具体介绍我在开新能源与燃油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痛点和实际感受,分析为什么现在新能源汽车一公里一毛,那些燃油车主为什么没有换车意愿?希望能给想买纯电动车的人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别被低成本用车蒙蔽了双眼。

新能源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客观因素

有些人对待事情总喜欢看表面,不做深层次的探究,总认为单方面的利好,就是它优越的一面,让车企有机可乘,抓住这一特点,把纯电动车用车成本低当做卖点加以放大,从消费者印象中独立出来,以至于迷惑了不少购车人的心理。

就像有些空调讲的惟妙惟肖,每晚只需1度电,可到手后发现,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实际上有各种情况限制,例如有环境温度、房间大小、开启时间等,说白了,只是企业一种宣传手段罢了,对于用户来说只能作为一种不太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要知道,一个产品的根本在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看似低廉的用车成本背后,其实需要付出更多额外价值,首先要明白,动力电池受环境、温度、电池衰减等影响,不同电池活性材料都有所不同,温度越低,续航越短。

尤其是搭载锂电池的电动车,在0℃的环境下,续航就要衰减21.6%,例如我的特斯拉model3为例,我住在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在-2~5℃左右,续航达成率基本只有75%左右,而在极寒的北方,随着温度变化,可能上车续航200公里,但没走几公里,就只有150公里续航,即便停上一晚可能都相差50公里。

很多人把纯电动车称为“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跑一趟高速下来体现的淋漓尽致,刚提车不久就和朋友旅行,在中途的窘迫至今还记忆犹新,满电出发,2小时后续航还有100公里尤为着急,兴致勃勃的旅行转变为忧虑。

按照model3平时续航至少还有150公里续航,而如今缩水严重,抛开气候条件,还要考虑2个因素,目前纯电动车多采用单轨变速,只有一个档位,考虑到续航问题,在设计之初就为照顾中低速行驶,而电机特性又一旦启动,便全力输出,当到达恒定转速区间,无论怎么踩踏电门,也并没有明显增速,反而电量在消耗。

纯电动车的经济时速在40-60km/h,导致与城区行驶相比续航反差明显,燃油车高速省油,电车反而更耗能更快,据测试结果显示,纯电动车高速行驶至少比市区行驶多消耗12%的电量。

如果说跑高速是纯电动车的噩梦,那么开空调更是噩耗,当续航不足时,降速、关闭所有电辅件是纯电车主常识,燃油车的暖气无非就是透过发动机余温,通过鼓风机吸进来吹,只要发动机在运转,压缩机不工作,既不耗油也不耗电,相当于废物利用。

而纯电动车的取暖方式只能通过额外的热敏源,早期的电加热丝,现在的热泵系统,但对电量的要求都比较高,据数据显示,在低温条件下开启空调,续航里程将锐减20%左右。

意味着开电动车不仅低温造成电池衰减,跑高速影响续航,产生里程焦虑,当电量不足时身体同样要承受煎熬,可能出门显示满电468km,但实际跑起来的续航只有300km,换做电费计算,也就意味着,虽然充满电量不到30元,但在开车过程中至少有10块钱是损耗,实际只能享受到20块钱的价值。

所以,开新能源低不能只注重单方面的用车成本低,还要把你付出的成本对等用车价值都算进去,有些时候燃油车主并不是抵触用车成本低,毕竟没有谁跟钱过不去,只是断崖式的体验难以接受。

不能忽视的问题二、充电难、便捷性不高

其实,比起低成本带来的续航不足,充电难便捷性不高,也是制约燃油车主换车的原因之二,不论是道听途说,还是实际感受,纯电动车单一的能源并不能满足多数人需求。

虽然不少车企针对续航短板也有相应干预,加大电池包,提升电池容量,普遍续航已经达到500公里以上,甚至广汽埃安AIONLX达到1008km,比亚迪汉EV长续航版达到715km,但要知道,无论续航有多长,纯电动车始终受充电桩牵制。

从历来的节假日就可看出,随着电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充电难、便捷性不高的问题来,一方面要面临断崖式的用车体验,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入不敷出的车桩比例,引发的排队充电、抢充电桩,甚至充电桩被占用的事情来,也就是说不用试就已经决定了人们对它便捷性不高的印象。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000万辆,虽然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加,全国都在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相比去年同比增长92%,达到358万台,可车桩比例依然是3:1,这其中还包含了部分私人充电桩,意味着每3台车才有1台充电桩,而覆盖面积较广的还是一线城市,广东省尤其多,而对三四线城市还远远不够。

出行本身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可一路上接近50%的时间都在忧虑,先是焦虑续航不够,其次关空调舒适性下降,再次充电难,尽管心理已经有足够预期,可未知的事情时有发生,买纯电动车以前认为找充电桩难,当找到充电桩后发现,其实能充电才是最难的。

曾我就在服务区遇到过,续航不足时,好不容易找到充电桩,下载好参差不齐的运营商APP,输入充电码、插上接口后,结果显示BMS匹配失效,据某数据调查,有近95%的新能源车主遇到过同样事情发生,充电桩损坏、系统网络故障、被燃油车占用,充电桩不兼容等。

而充电的快慢,还要取决于充电桩功率,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车拥有快充技术就冲得快,直流和交流电都有,加上充电车流较大,满负荷的运行,充电功率也会分流,例如我的特斯拉model3,本来在超充站充5%-80%的电量在30分钟左右,结果换做普通充电桩需要延长1小时。

同时,快充技术也还要看车企能力,低温影响续航,也同样对充电效率造车影响,对于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来说,在快充能力上也存在一定差距,譬如哪吒U充电时间就达到98分钟,在这方面目前比亚迪和特斯拉相对较好。

如果按照40分钟充满80%的电量计,遇上较大的节假日车流,排队3辆车之后,仅排队就要等2小时,如果目的地有800公里,抛去20%的电池损耗和预留电量,意味着每次只能用到60%的电量,468km的标称续航计算,大约仅行驶280km,也就是说中途至少充电2次,折中排队时间1小时,那么将有3.5小时不是在等待充电,就是在充电。

与燃油车相比,对于汽车的便捷性来讲,其实有些背道而驰,反观凯美瑞,虽然日常成本不如纯电动车,可燃油车是越跑越省油,即便油量不足,或油表不准导致抛锚,也不至于只能拖车,随处可见的加油站,两分钟即可加满,续航300公里以上,根本没有排队加油、续航不足的烦恼。

其实有些时候反感的不是纯电动车续航短,而是充电便捷性低,倘若能做到加油站每70公里左右一个充电站,且充电速度达到10分钟内充满,那么燃油车主基本可以退市了。

不能忽视的问题三、电池稳定性差,担心安全

开了一段时间的新能源车,起初是被续航、充电困扰,在熟知纯电动车特性后,出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凯美瑞成为了首选,随着今年气温居高不下,加上历历在目的电池自燃问题,也让我倍感焦虑。

尽管纯电动车发展至今,趋于技术也相对稳定,但安全依然是绕不开的话题,新车固然稳定,但随着线路老化,电池内部失衡造成短路,不可避免的外界因素等,很难让人不心生疑虑。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1季度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就一共发生了640起,相比去年上涨了32%,意味着在过去平均每天有7台车在燃烧。

虽然随着电池技术的精进,曾被人唾弃的三元锂电池也有了更好的更新,特斯拉也改用更可靠的磷酸铁锂电池,而比亚迪则更为精进的“刀片”电池,在测试中无明火、无爆炸,但这都不是一次性发明创造,只是结构性改变降低风险。

而想要长续航和快速“补能”,也只能通过加大电池包和快充,但这也给电池安全性埋下伏笔,电动车自燃有部分是发生在充电时,更快的超充意味着发热量更高,加上外界温度,众多充电网络的水平不同,需要车企很强的热管理水平兼容才能平衡电流。

加上群雄逐鹿的资本造车市场,拿着不太具有先进性的技术,东拼西凑,对热管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即便是特斯拉,比亚迪这样具有世界性的车企,也远远做不到绝对不出现“热失控”,只有提高更多的传感器制约,留给车主一定的逃生时间。

而自燃后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烧毁,虽然有一定的逃生时间,还没有听说因为纯电动车自燃造成人身伤害,但几十万的车就这样没了,而且自燃后殃及的不只是自己,周边也会受到伤害,对车主来说也是种压力。

燃油车虽然自燃比例相比纯电动车风险更大,但要知道,燃油车车龄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以上,而纯电动车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普及,当纯电动车越来越多,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概率风险也会加大,从车龄对比上燃油车安全性相对较高一些。

不能忽视的问题四、质保成“迷”

动力电池衰减特性,自出厂就已经决定了,为了缓解这一痛点,各车企都在推行超长质保政策,甚至可以免费换“电池”,不过看似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但实则和1公里1毛的用车成本相同,处处充满迷惑行为。

比如比亚迪在6年/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基础上,还提供了电芯终身质保,而特斯拉也给了8年/16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且保有最低电量70%,而小鹏、蔚来、威马等车企也给出了不限里程/年限的质保政策,从客观角度出发,的确给有顾虑的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但要知道,终身质保并不等于车企为你买单一辈子,只是针对电池某一部分,例如“电芯”,而以外的单元件只能享受6年/15万公里质保,而除了电池最重要的还有电机组、电控系统,据悉电机组由于集成度较高,出现问题的概率其实比电池还要大,而市面上能够维修的企业少,只有只换不修,而费用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

同时针对质保服务,也是花圈点勾的,营运车不质保、发生过事故、未到4S店保养也不质保,虽然目前基于二手车,部分车企做到了终身质保随车不随人,至于到底会不会质保,最终解释权还是归车企。

譬如特斯拉model3,在质保期内保有最低电量70%,按照动力电池衰减速度,8年只衰减30%,对普通人来说电池性能确实不错,但如果在质保期内想要换电池,需要车企检测来判定,是正常衰减还是质量问题,是要换单个电池组还是只维修,也就是说车企自己出题,自己打分。

其电池衰减本身就比较玄学,环境温度都能影响,何况在用车过程中,还有不规范的充放电,暴力驾驶,行驶中的不确定因素,各种问题交织,而判断电池的衰减论又掌握在各车企手中,即便质保随车,但保不齐界定由于上一任车主原因导致衰减,不在质保范围内呢!

想要简单的获得质保并不容易,车企又不是福利社,何况如今的动力电池成本并不低,仅简单的原材料碳酸锂,从年前的5万/吨,到现今的43万/吨,几何倍数的增长,车企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自费换电池,目前动力电池kwh成本在1100元左右,model3搭载的是55kwh的电池组,换电池成本在60500元左右,几乎占据整车成本的22%。

对于更多人来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质保也许真的能解决,但这种无法用准确方法去界定到底怎么算是衰减30%,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道门槛。

不能忽视的问题五、流通性差、保值率低

很多时候,纯电动车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可能还有保值率,虽然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大,不管是车企还是国家都在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刺激二手新能源市场,譬如目前的二手车已经从早期的三年保值率仅45%,上升到51%,但二手车商始终不愿收售,其原因有2点。

一方面,电池衰减特性人尽皆知,新车续航在不同环境下都有不同变化,何况电池性能有些时候还因人而异,长期过充过放,驾驶习惯、维护方式都有不同,作为鱼龙混杂的二手车市场,没有能力判断电池衰减比例。

另一方面,电动车日新月异,如同电子设备般,技术一年一更新,续航一年比一年长,前两年还是市场佼佼者,但两年后确实落后产物,比如早些年,花费20万买的车型,还没有快充能力,如今每台车都有,或者今年只搭载了初级驾驶辅助,可第二年以及直接上激光雷达了。

在比如早前不少电动车续航500km,已经算是行业顶尖,但如今600km以上,甚至达到1000km的都不在少数,按照国人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加上电池固有衰减特性,没有准车主愿意买一台落后,且还带不确定因素的车型。

而燃油车虽然市场前景也不太乐观,但对于二手车商来说,更愿意收售,也就是说流通性更好,趋于稳定、技术老旧,普遍车商通过望闻问切基本能够判断,即便开三五年卖出,也不用承担高昂的折旧费用,譬如凯美瑞三年保值率能够稳定在70%左右,五年折价不到一半,而model3五年保值率早已跌出45%。

所以说,买纯电动车只有抱着开报废的打算,如果未来三五年想换车,前几年省下来的用车成本,都折戟在卖车费用上了。

写在最后

新能源固然好,舒适性高,静谧性不错,行云流水的操控回头率高,可从实际出发,在深层次的分析中发现,虽然新能源1公里1毛钱,也动摇不了燃油车主的欲望,其实不无道理,显露的不足一方面是可预见的,另一方面只有深究才能看清现实。

想要解决燃油车主顾虑,车企只有从续航、充电速度、便捷性、安全性以及针对质保做出合理且稳定的诠释,否则燃油车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对纯电车确实抱有兴趣,不妨先考虑几个实质性问题,到底适不适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6关注 | 1913作品
+ 关注
湖州管总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