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长城的差异化之路怎么走?

文|金融街老李


在魏建军的亲自操盘下,长城汽车在走一条长期主义的路。


5月10日,长城汽车举行年度股东大会现场交流会,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率企业核心高管团队与投资人深入交流,同期,长城汽车发布了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高达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0%,归母净利润达到32.28亿元,同比增长了17倍之多。


这两年,长城不是汽车资本和产业市场的热点,甚至在产业领域,还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对待,老李今天从企业发展角度大家一起分享下,长城为何是走失向上?长城的差异化怎么走?如何走幕后走向聚光灯?


走势向上的长城


老李是一直是看好长城的,原因是长城有一位懂战略、懂经营、懂行业、懂用户的老板,并且老板一直在一线指挥。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目前国内做得好的整车企业,基本都是老板亲临一线指挥,比如比亚迪的王传福、小米的雷军还有蔚小理等等,这些老板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也许是因为其它品牌太高调,也许是因为长城汽车太低调,这两年,很多朋友传递给老李的感觉是:大家总觉得长城汽车“不行了”。老李前段时间做了个调研,引起大家这种看法的原因有几个,一是长城汽车因为新能源车声量不够大,销量不够多;二是长城的职业经理人动荡多,感觉企业不稳定,三是长城的汽车的品类比较多,大家系统了解少。



声量不等于销量,流量不等于利润,回到企业经营的最核心——财报,长城汽车一直是非常给力的:


销量方面,2023年实现销量123万辆,同比增长15.85%,其中,新能源车销售25.64万辆,同比增长113.88%;海外销售31.40万辆,同比增长82.37%,创历史新高。


财报方面,2023年长城汽车营收高达1732.12亿元,同比增长26.12%,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达到70.2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8.34亿元,同比增长7.98%;海外营收536.11亿元,同比增长100.41%;总资产达到2,012.70亿元,同比增长8.59%。


如果说2023年的增长在大家的预期范围内,那么长城汽车在2024年的表现,则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根据长城汽车一季报:


2024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销售新车27.53万辆,同比增长25.1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92万辆,同比增长112.82%;海外销量达到9.28万辆,同比增长达到78.51%。财务方面,一季度营收高达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0%,归母净利润达到32.28亿元,同比增长了17倍之多。



可能有朋友说,财报是“做”出来的,老李不这么认为,在三费等重大指标中,长城汽车的季报丝毫没有减少,在大家最看重的研发费用方面,第一季度高达19.60亿元,增幅27.73%。


二级市场熟悉长城汽车的朋友都知道,在过去的2023年,长城汽车每个季度的财报表现是“递进”的,它打破了行业固有的周期规律,凭借自身的表现,一个季度一个台阶,可以说,在过去的两年多,长城汽车种下了战略、技术、产品的“因”,收获了财务、销量和势能的“果”。


差异化的之路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企业发展的道路也在不停的变化,老李身在创业公司最大的体会是,任何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路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路径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企业操盘者来说,有两个维度很重要,一个是在横向维度,找到自己的行业定位,寻找差异化发展方向;另一个是在企业发展的纵向维度中,敢于变化,敢于调整。



经常看二级市场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虽然新能源汽车企业声量无限,但是长城、长安、吉利这些汽车巨头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像长城汽车,从900亿级的营收到1700亿级的营收,仅仅用了五年,比亚迪走了一条路,吉利走了一条路,奇瑞走了一条路,长城汽车和大家不同,也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坦率的讲,长城汽车具体走了一条什么路径,老李还真说不出来,恐怕只有魏总和长城汽车的高管清楚。但老李可以判断的是,面对未来三年乃至更长的寒冬期,长城汽车坚持长期主义,聚焦当下,放眼未来,在下一盘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财务的大棋。


再大的战略也要抓住几个战略聚焦点,老李觉得长城的聚焦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聚焦一个长城,这个的核心表现就是内部依托于组织架构的调整推动研、供、产、销一体化生态,很多朋友觉得这个很虚,但老李的经验是,对大中型企业来说,这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组织的基础,一切都是事倍功半,所以大家能看到,理想汽车一直在调整和优化组织,作为产销百万级的企业,长城汽车的调整经验要比新势力丰富的多。


第二个是聚焦高利润品类,长城汽车旗下有哈弗、坦克、魏牌、 长城炮、欧拉五个子品牌,其中主打SUV的哈弗是销量基本盘,坦克聚焦高端越野,皮卡覆盖工具品类和户外场景,后两个板块是利润奶牛。因此,巩固在硬派越野市场、越野新能源市场、皮卡市场的领先地位,保持核心市场销量应该是这一轮发展路径的核心。



在越野和皮卡领域,长城汽车是有核心竞争力的,皮卡领域的优势我们不用多说,在越野领域,坦克品牌目前有40万用户群体,市占率达到55%,形成了先发优势。另外,传统专属越野车在场景需要和功能上追求低速扭矩,从而拥有好的驾控能力,但电动车在这方面存在劣势,所以其它企业短时间很难从技术上挑战长城的市场地位。


聚焦高利润品类的结果是,2023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收入14.14万元,同比提升1.20万元,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22.58万辆,占比提升至18.36%,同比增长3.09百分点,两者都创历史新高。


第三个聚焦点则是国际化,老李今年非常关注海外市场,当前的海外市场布局非常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虽处萌芽,但是市场可期,虽问题频繁,但存解决方案。


面向全球市场,长城汽车聚焦“ONE GWM”品牌战略,去年海外销量为31.4万辆,营收翻倍至563亿元,今年其海外销量目标为50万辆,哈弗和皮卡分别占到30万辆和6万辆、坦克为5万至6万辆,魏牌和欧拉车型也在迅速布局当中。可以看到,长城汽车加速“生态出海”带来的是全球产品矩阵日益丰富,高端化产品、新能源产品销量提升。


流量加持的实力派


前段时间,老李和一些行业领导交流,大家开玩笑一样的说,现在的老板不仅得经营好企业,还得和大家走到一起,老李自己也在创业,领导给的建议是,创业得先当网红。


对此,老李是这么理解的,在万物互联的阶段,车企和用户的关系很像员工和领导的关系。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勤勤恳恳干活,出了不少成绩,结果不会在领导面前“表现”,没有争取领导的好感,再多的付出也是白费力。还有一群人,每天只取悦领导,得到了不少关注,但不知踏实干活,领导遇到问题了,解决不了,反而容易被反噬。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是基础,如果也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就会获得满堂彩。


过去长城汽车一直都是做的多,说的少,长城汽车内部也在开展创新,改变这个现状。正如魏总所提到的,互联网时代传播需要有互联网思维,直播就可以直接面对用户群体,魏总亲自下场进行直播,频繁在短视频平台露面,通过个人IP的打造,为长城汽车获取了更多的流量。


4月15日,魏建军进行了城市NOA测试直播,此举是技术展示,也是全新的与市场的互动方式。另外,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和北京车展期间,魏建军亲自下场与雷军开启了多次互动,走在了汽车集团的前列。


长城汽车与用户的拉近不仅体现在线上,而且真金白银的投到了线下,为了更好的开展To C的布局,去年底开始,长城汽车建立了“长城智选”子品牌负责长城汽车直营业务,今年5月已经落地33家直营门店,预计年底将达到200家左右。



直营店从门店建设到团队都由长城汽车主导,目前销售品牌仅为高端市场的魏牌和坦克,建立直营渠道不仅了加强高端品牌的销售,也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魏建军在谈到行业竞争时谈到,“2024年、2025年、2026年,我认为这个竞争强度不会减小。我们一定要用长期主义的去面对未来三年。”


过去几年,绝大部新能源车企不盈利甚至亏损,在行业大打价格战,甚至“赔本赚吆喝”的背景下,长城汽车面临技术变革、市场重塑、全球化竞争和价格战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多项财务指标显示其正走在一条稳健发展的轨道上,我想这值得很多传统汽车巨头思考。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万关注 | 5857作品
+ 关注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 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