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IPO,赢面在哪里?

文|金融街老李


上市是极氪快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后面的路远比前面更有想象力。


北京时间5月10日晚,极氪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因获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本轮实现募资约4.41亿美元,创造了除SPAC合并模式外,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最高市值。极氪IPO的承销商中不乏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这样的中外行业巨头。


过去的几天,行业里围绕极氪IPO的讨论很多,老李也参与了一些电话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下,为何大家觉得极氪的市值被低估了?为何这是一笔经济账?国际化的使命是什么?


#低估的市值


谈到IPO,就必须说估值,极氪早期多为产业投资方支持,比如吉利控股和宁德时代,财务投资人并不多,出于战略考量,产投方对本次IPO的价格似乎没有那么敏感,通过上市,把极氪推向国际化,实现吉利控股集团更好地和国际接轨,给全球投资人多一个了解吉利控股、了解中国电动车的窗口,是大家更期望看到的。


老李也说说自己对极氪IPO估值的看法,一般来说,看估值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视角。所谓纵向视角,是围绕企业发展的阶段来定价,很多业外朋友觉得IPO阶段是一家企业发展的巅峰,所以市值要水涨船高,但实际上,外部环境才是决定市值的最主要因素。所谓横向视角,就是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企业按照市盈率、市净率还有增长空间,做对比。



从横向比较看,极氪这次的表现是相对合理的,目前电动车中概股的市值龙头是理想汽车,截至极氪上市当天,理想汽车市值在283亿美元左右,蔚来汽车的市值是106亿美元左右,小鹏汽车的市值是73亿美元左右,上市当天收盘后,极氪的市值为69亿,实际上,从营收、利润和单车ASP的角度看,极氪的定价跟理想和蔚来在同一档,比小鹏要好的多。


毕竟从单车销售价格来看,极氪过去三年的单车均价约为26.59万元/辆、27.34万元/辆和28.57万元/辆,特别在价格战的情况下,极氪反而呈现了很好的增长势头,这是来自市场和行业的认可。


为什么大家觉得极氪估值低了呢?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大家在心中形成了几个对电动车企业的上市“锚定价格”:


第一个是极氪在上一轮的估值是130亿美元,这次IPO几乎“腰斩”;二是跟当年蔚小理的发行价差的太多,2018年蔚来在美国的发行市值是64亿美元,2020年,理想汽车发行市值是120亿美元,同期,小鹏汽车的发行市值是152亿美元;三是跟路特斯、极星乃至亿咖通的市值相比,发行价较低。



老李简单做个解释,极氪在上一轮的估值130亿美元只是一个参考价,这里有战略投资方、一级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用来锚定上市价格;蔚小理占据了一个上市好时机,特别是理想和小鹏,当前的时机大家都清楚,毕竟市场不可同日而语;路特斯、极星等企业都是通过SPAC上市,这种上市方式速度快,目的性强,在美国市场的发行价本来就高,用SPAC方式的发行价来对比极氪,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极氪上市是后发制人,在极氪上市前,吉利汽车就提出有意认购最多3.2亿美元,宁德时代和Mobileye也有接近3000万美元的认购意向,这些都有利于上市后的市值管理,上市后市值大涨也在意料之中。


#划算的经济账


极氪上市后,很多机构都在讲极氪之于吉利的“战略账”,老李从财务和资源的角度,和大家一起算算“经济账”。


专业化整合和资源变现最大化是每家汽车集团的目标,比如大家熟悉的大众集团,亦或是当前的蔚来汽车,这里面有技术的诉求,但更多是商业目的。这两年,其它行业也非常流行这个模式,像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等,新的板块有效支撑了集团的发展。


从这个视角看,极氪的诞生也是对吉利控股的巨大支持,大家经常说,极氪是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在老李看来,极氪更像是全力奔赴的“创二代”。


股东方给了技术和资源,剩下的都交给极氪,只要极氪达到财务正常水准,对吉利来说,就是技术和资源的最大化,就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实际上,在吉利控股内部,极氪、路特斯、极星、亿咖通乃至接下来的LEVC都是类似的布局,因为“李安”组合亲自关照,大家对极氪的期望最高。



从经济账上看,老李觉得极氪的表现非常不错,因为无论极氪定多少价,按照现在的财务表现和发展趋势,只要能上市,吉利控股都是稳赚不赔的。2021年-2023年,极氪营收分别为65.28亿元、319亿元、516.7亿元,营收增长迅速,毫无疑问,未来三年,其营收还会大规模增长。


但是在招股书中,极氪的营收、毛利率和盈利、现金流储备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状态,很多人聚焦在极氪的亏损上,老李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和大家解释下,对大多数公司来说,不管是几十人规模还是上万人规模,缺钱都是常态。


过去三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人民币76.55亿元和人民币82.6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200亿元,账面上一般,但从财务层面细心琢磨下,大家就会看到极氪的毛利率分别为15.9%、7.7%及13.3%,远超过蔚来和小鹏,仅次于特斯拉、理想和比亚迪。



按照老李的了解,做到这个毛利率的企业,是很有可能盈利的,但极氪为了未来的发展,把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了中长期,这些投入同样能赋能吉利控股,双边的互相腾挪也并非难事,从经营的角度看,极氪的亏损不是重点,因为其市场体量已经摆在这里了,剩下的主要看吉利控股如何布局。


就像极氪官方提到的,2023年,极氪总营收约517亿元,由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和其他服务构成的多元化营收结构,更体现了公司在各业务领域内均衡且全面的发展态势。


#国际化是未来


在老李看来,2023年的极氪无疑是成功的,一家汽车企业能在成立后当年发布产品并上市,而后在三年内达到500亿元级的营收,这是无数投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商场是不讲道理的,成功只看结果。


老李相信,在吉利的体系内,考核极氪的唯一指标应该是销量,从今年的表现看,其销量相对给力:2024年开年以来累计交付49148辆,同比增长111%;4月共销售16089辆,在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排名第五,只要能保证这个增长势头,吉利控股就是成功的。



作为一家老牌车企的新势力,极氪短时间内能获得这么高的销量,不仅依赖于吉利体系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相对体量的资金支持,还有无数隐形的从研发到服务的体系支撑。


不得不承认,在国内的汽车集团中,吉利对于旗下各业务板块管理是相对成功的,各板块既互相协同赋能,又彼此独立,而到了成长阶段,独立经营会成为必然选择,上市是这个阶段效果最好、也最高效的方式,路特斯、极星、亿咖通就是典型的案例。


极氪赴美上市,将显著增强其经营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仅在拓展其融资渠道,也能使其更好与股东、投资者、消费者等核心利益相关方沟通衔接,如果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这些都是次要的,国际化才是下一阶段大家竞争的终极任务,海外上市则是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很多朋友目前不看好国内整车企业的国际化业务,老李觉得这种观点是有局限性的。就像五六年前,大家因为历史印象、技术质疑、政策风险等因素,也不看好宁德时代出海,尽管过去两年有一些波动,但从今年开始,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风生水起,带动了市值上升,老李相信,国内的乘用车业务一样会沿着这个路径发展。


极氪的上市会为其带来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去年, 极氪001、极氪X率先在欧洲开启销售及交付,预计今年会进入东南亚、中东、南美、澳洲等50多个国家地区市场。要让全球认可,就必须有知名度,看到安聪慧挥锤的照片,老李想起了中国合伙人里面提到的:“只有我们站在纽交所挥锤的一刻,世界才会看到我们”。


作为中国豪华智能纯电品牌,极氪从发布到登陆纽交所,用时仅37个月,以“极氪速度”刷新了新能源车企史上最快上市纪录,并开拓了纯电发展第三赛道的“极氪模式”。作为中国新能源转型发展的模式样本,下一阶段,极氪的使命是重新定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价值,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极氪001 极氪X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万关注 | 5855作品
+ 关注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 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