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的造车锦囊:比王传福更「轻」,比雷军更「快」



3月15日,智米科技官方回应其「造车项目」的最新进展。内容在强调「智米」与「小米」有别的同时,也将智米下场造车的时间线正式对外公布。


据悉,智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自2021年起开始孵化以智米科技CEO苏峻为代表的全新汽车团队;2023年,新团队正式与奇瑞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双方的前序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


与此前舆论揣摩双方合作的「合资」模式有所不同。该团队由智米孵化,但目前已从智米剥离,正式融入奇瑞。未来双方将以协同、协作的方式继续基于奇瑞新能源品牌iCAR完成后续产品落地。此次,智米与奇瑞之间的协作虽有别于此前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合作方式,但不失为智米在应对行业变化过程的一次“关键试水”。


基于小米生态的赋能,在传统家电产品中,智米已经验证过“性价比”就是硬件业态的「流行模式」,也是工业制造上通用的商业法则,靠硬件赚钱的厂商一定会因为步调太慢而丢失市场。为了能验证这一理论在汽车依然受用,智米才选择以更开放的合纵连横的商业协作来进军「汽车」。相比于外界猜忌智米与奇瑞的合作关系与深度,我们不妨按照小米生态链企业所习惯的「产品思维定义,商业协作降本」的方式理解,或许更加清晰。



文|老杨头  编辑|李佳琪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



「比小米更小米」


在苏骏和他的智米的汽车团队来看,汽车与净化器不管是行业背景还是工业理念都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创办智米科技前,国内空气净化器的市场竞争格局是错乱无序,这与当前新能源市场百家争鸣的态势十分趋同。当时,3000元以上净化器占比47%,千元以下机型仅占18%。行业内缺乏定位普罗大众且兼具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专业性品牌。
洞察这一契机后,智米协同小米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依托外部工厂代工完成生产。配合小米的渠道优势,包括商城、有品、小米之家等自营、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完成销售,实现最终的商业闭环。

打造出具备真正商业竞争力的产品是智米在整套商业链路里,最重要的破局点。因此在研发上,工业设计背景出身的苏骏为小米净化器呈现出“耗材成本优势”,“净化效果出众”,“智能化易用性高”等核心优势。相比于其他品牌按部就班的商业逻辑下,智米在空气净化器最大优势在于不计成本,前期不要利润,赚多少就投进多少,以利润换时间的打法围堵竞品。当其他公司来不及反应时,智米就率先建立起规模壁垒。而基于快速的规模化效应,也让智米在同供应链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这种灵活的商业模式不仅让智米更好的围绕产品本身构建优势,还便于其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控供应链资源和低成本的价格,让“平价高质”产品理念有了得以落实的前提。也恰恰是这种商业协同与协作的思路为智米突破汽车行业的资源封锁提供了基础。这一点相比于雷军造车的「强资源、重投入」,智米的路线则显得比小米更小米。从新能源造车的窗口期来看,眼下不论是资质、资本、上下游成本封锁,完全跨界的新进入者短期内难以快速打通今天复杂的汽车产业,更难以形成规模。而作为生态链企业的好处,恰恰得以显现。或许在擅长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的智米团队来看,苏骏并没有像雷军一样把造车理解的那样复杂和困难。

据悉,未来三年智米将陆续推出6~8款产品,均按照之前创业团队既定方向,所有产品定位独特,实用且极具性价比。团队营销负责人CMO、iCAR品牌营销副总经理崔卓佳回应:“2024年是确定未来格局的生死之年。智米这个创业团队选择与奇瑞合作,就是要找到最具确定性、最短、最优的路径将造车项目实质落地。智米创业团队+奇瑞这种融合模式,是此前没有过的。融合和能力嵌套是‘出奇迹’的基础。市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灵活也很重要。所以iCAR要独立运营,独立融资,不排除未来独立上市的可能。”2



「比王传福轻,比雷军更快」


2024年,行业里最受争议的两个可能颠覆行业走向的人:一个是王传福,一个是雷军。以规模化分摊成本,比亚迪有了在新能源市场的定价权;以生态造车入局,雷军的小米汽车虽然在规模和体系上不占优势,但凭借「生态」加持,体现了跨界造车的核心优势。



相比较前两者,苏骏的造车路似乎比王传福走起来更轻,也比雷军的速度更快。


2020年,在小米内部传出雷军有意造车后,苏峻就下定决心,毅然要和雷军走一条相同的道路,站在同一条河里。因为小米生态企业在雷军的影响下,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科技企业?最终的结论是,至少要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个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在于提供一套基于技术理念的商业模式。


而「造车」恰恰是基于前者,还能构建后者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新团队会上升到会以苏骏为代表、以智米为土壤“二次创业”的高度。



目前,团队已汇聚了具备互联网和汽车大厂背景的团队,涵盖了造型设计、工程研发、营销等全链路的人才,前序产品相继落地。整个创业团队在基于小米生态链10余年的商业理念与方法论也成功为传统制造领域融入新血液。


与奇瑞方面深度整合后,原智米团队将继续围绕产品定义、设计、创新营销模式等中台内容;奇瑞方面,则主要负责整车的资质、生产制造、产业资本以及销售渠道等重资产业务的进一步深化。




崔卓佳补充到:“创业团队要想实现实质性的项目落地,与奇瑞这样的大厂合作是一条最优的路径,也是最高效率的路径。一方面发挥小米生态链背景的创业团队所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也传承了奇瑞作为传统制造企业的优势所在。”


站在生态企业的立场下,只要把制造环节留给优势企业,智米的汽车团队

就能将经历更多专注于设计及核心技术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为制造方增加新的利润点,提高其产能效率,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还能减少其生产线维护、保养的支出。




只要能够将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快速落地,那么智米汽车团队就阶段性完成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因此以苏骏为代表的智米团队来看,效率就是眼下新造车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前,最行之有效的商业筹码。


尽管在某种层面看,这种创新型业态从本质上虽属于「代工」的一种。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合作企业之间的属性正在出现「翻转」。


与蔚来、小鹏在量产阶段寻求弱势企业完成产品落地传统代工有所不同。作为国内优势的制造企业,小米生态企业多元且高效的商业模式、灵活多变的市场洞察;而智米则首先于资源与资质问题是吸引奇瑞的地方;与奇瑞这样优质企业合作,又能帮助创业团队多快好省的完成产品落地、渠道与销售,双方的合作在核心优势上趋向平等且更加互补。



这或许就是跨界造车相比传统势力转型的真正魅力所在,一方面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力,能通过观察找到机遇,将这种商机与自己的优势进行结合,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传统企业向新能源延展,往往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即便是基于过去体系培养了一定目标性,但往往难以构建诱人的商业闭环。(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关注 | 34作品
+ 关注
探索车与出行背后的底层逻辑与隐秘故事,让商业更价值。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