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舆论”请给毛京波一点时间


过去的2023年,毛京波面临了很多压力。但作为行业顶流的职业经理人,她习惯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挑战,但2023年发生的一切,让外界都看得见毛京波面对的问题“挺难的”。但毛京波自己却总说“难也要坚持,决定了,我们就要走好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文|锅斯傅  编辑|李加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月1日,一篇对路特斯一年总结的内容出圈了。文中对路特斯销量、盈利、营销打法的解读引起行业内外的讨论,一时间,各种情绪化的评价指向了“毛京波”,指向了这位久负盛名的汽车职业经理人。但很多看到这个内容的人都有个感知:这是对路特斯有情绪的评价。

这种情绪可以理解的,毕竟华为、小鹏、蔚来,这些新造车企业,都开始避开品牌,讲规模、讲销量、讲利润...按规矩,路特斯和毛京波不讲不应该。但如果硬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路特斯,要求毛京波,要求一个想把电动跑车卖上100万的团队,那任谁都没有话说。

舆论总希望看到,一个品牌因为一个人的加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能理解这种预期,也就可以理解今天舆论的争议。这些争议都是基于过去毛京波过去做出的成绩才来的,人们在要求、鞭策这位高管。外界不仅能看到她曾经的光环,也能看到今天路特斯的“反差”。但很多人却忘了,让「人才」得以施展,都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有这样那样的预期,也要给别人留些更多的时间。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汽车环境下,想做好一个具有溢价力的品牌,当一名真正的「高端玩家」,路特斯和毛京波都不容易。

一年又能决定什么呢?

中国有句俗话讲,「看人,要看三岁小,七岁老」。有毛京波的路特斯才刚刚一年。过去这一年对于一家超豪华品牌而言能做些什么?对于一位职业经理人又能改变些什么呢?或许能让路特斯的尾标没有前缀就不容易;能把路特斯的组织框架重新梳理就不容易;能让193家经销商成为伙伴也已经不容易了...

李书福曾说,一家汽车企业的体系建设起码要5-6年时间。这句话,是被多少企业用「时间」、「金钱」和「错误」验证过的一句话。华为这家尚且不涉及汽车制造的企业,在探索商业模式的路上花费的时间都不止于5年。想想华为走了多少弯路?犯了多少错误?有谁能说华为的变革和调整,不具备效率、不具备商业侵犯的能力和品牌的对象感呢?

即便是华为这样有技术支撑力、政策影响力的企业,在汽车这条路上的探索都要经历一段周期。是否也就印证从技术融合到商业融合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品牌想做好汽车的生意,都是需要在体系与能力上反反复复打磨的。

一年,还不是跟路特斯,跟毛京波要结果的时候。

一位路特斯的投资人这样曾评价过毛京波:“选择毛总,我们不希望她再做一个传统意义的职业经理人。希望她加入路特斯有两个原因:一是能输入适合路特斯的价值观和文化,为这个75年的新团队构建理想;二是希望她能解决即将冒出来其他品牌都没遇到过,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直到今天路特斯的投资人仍然认可路特斯的地方就在于路特斯对之前承诺过的节点都在严格把控着时间节奏。

一家超跑的价值不是高度创新,而是要能具备不断迭代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具备品牌引导产品的能力。这一点上,保时捷、法拉利都有着天然的商业护城河,这让他们只要站到「电动车」的舞台上,就有了天然的商业位置。未来再通过不断迭代还能去强化这样的商业位置。但路特斯没有,这个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商业调整的品牌,决定了它无法通过一两次创新,就一劳永逸。这一点,蔚来的EP9、广汽埃安的SSR都证明过:高端的跑车市场,没有谁能靠一款产品吃一辈子。

相反,跑车品牌的厚重要靠一款又一款周期性产品的高度迭代去加持的,这是路特斯的投资人希望看到的,也是毛京波希望实现且想要看到的。

所以过去这一年,毛京波只能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打磨。这样做,无非是希望要想路特斯的发展要长远一点、走的要稳健一点。如果不稳住品牌、把住调性,先去学着合资品牌堆库存、放价格。相信路特斯全球那200多家经销商、6000名销售员工,一定有能力让路特斯的销量再“翻”上个几番的。之所以不这么做,毛京波就是不希望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赌注,不希望再让人们有一天再去猜疑,当毛京波离开路特斯以后,这家品牌还能怎么走。

只为卖车?还是先去做体系?这是从加入路特斯那天起,就是摆在毛京波面前要取舍的问题。很显然,她选择的是后者。因为她清楚,跑车市场从来都没出现过上来就有的规模论。市场对于一个品牌的感知都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在奔驰、在林肯,毛京波都展现过构建品牌、搭建体系的能力,但都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条件,相对成熟的品牌认知下的“增量”。路特斯尽管有7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一家是在商业机制上完全创新的企业,而不单单是围绕在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的问题上,重构的问题是毛京波来到路特斯第一天就在面对的问题。

作为旁观者,岸上的人看到的是今天路特斯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设想如果要作为亲历者,任谁或许都不一定能为今天的路特斯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便如此,毛京波依然把“路特斯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选择”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毛京波从不是讲给别人听得,她是讲给自己的。

因为她相信,再小众的定位,只要方向正确,一步步来,路特斯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

所以,过去这一年,毛京波很少讲她在路特斯处理过多少问题。但不讲问题不代表没解决过问题。试驾车当新车、办活动要求验资...这些不是毛京波希望看到的,但是要靠毛京波一个个去处理的;关税上调、核心部件断供、中英协同不一致...这些不是毛京波能改变的,但都是毛京波一个个面对过的。

去年,在英国的古德伍德一位曾经在路特斯工作过的英国老人打动过毛京波。“他看到工作人员佩戴路特斯徽章,眼泪快掉了下来。”讲这句话的是路特斯品牌创始人「柯林·查普曼」的儿子「克莱夫」。让在场人都记忆犹新的是他说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路特斯,让我想起了75年来所有的跌宕曲折,想起了父亲、母亲当年的工作手札,想起了尘封相册中一张张人们庆祝夺冠的照片”。

讲这些,是他没想到今天的路特斯还能像当年那样再次强大,还能再次被人们看见。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毛京波在路特斯得过紧日子,路特斯的钱还得再省着花、做减法。但人们不知道毛京波在对内部营销团队说过最多一句话就是:“要当家的,手得紧”。也许在不少人眼里,路特斯不能铺广告做营销,也不知道在很多奋斗在一线的经销商眼里,路特斯在终端市场的认知就是断层的,他们太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谁是路特斯了。

去年初,毛京波刚刚到路特斯就给团队留下两个思考题,这也是她过去一年给团队留的任务:

1、如何把电动车卖到百万级?

2、高端电车需要什么样的品牌?

她要求所有人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得先摆正好心态。她清楚,做企业、做品牌心态很重要,而路特斯的心态就得要对形势有看法、有理解;还得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想法、有办法。

什么形式?以战略性的平常心态去看待问题,新常态首先是整个产业规模的发展都在由高速变为中高速,所有人都要有心态,准备去适应变化,让团队做动作时,不能留恋过去指数级的增长,对增速的下降就开始焦虑。

市场、消费、经济都是有周期的,时快时慢是常识。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可能在规模上,永远45度线一直向上,上上下下得有一颗“平常心”的心态。

什么办法?路特斯的品牌建设,不是搞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一切办法得要定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无论是从配置资源的可行性,还是从稳定推进方面看伤害品牌的行为都不能搞。一切动作都得围着品牌主张、品牌价值、品牌基因和品牌内容为目标,所有动作要一致。这是毛京波的经验,是豪华认知的核心,也是能够衡量豪华品牌的标尺。

想想两年前,想想大多数人对路特斯的印象还是“末落贵族”;是跑车的“下沉市场”;是被资本捡回来圆梦的品牌。再想想今天,当一、二线城市的精英人士已经一边开着路特斯,一边感慨“弯道快才是真的快”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毛京波来到路特斯的这一年,而改变路特斯的一年?

开体验店、搞交付、赛道刷圈、重组中英团队、为用户构建使用场景、为品牌延展价值主张...这一年,路特斯已经取得过全球和中国有史以来在经营维度和销量上以及营销上的最好的成果,做到过月月都打破历史记录,半年收获1.7万个订单...路特斯是值得被等一等的。

在林肯的时候,毛京波有句名言,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把事做正确。在这种认知下,毛京波的拍档「冯擎峰」才会一次次强调:我坚定的相信毛总,我相信她的能力,相信她的判断。

前不久,在路特斯EMEYA上市发布会结束,很多人都形容,汽车圈里太久没有听到一场这么“纯粹”的汽车发布会了。但毛京波却并不着急把路特斯的故事都讲完,她想用行动证明,路特斯不仅有过去,还有未来。

做难而正确的事,不容易,坚持做,更不容易。真希望,浮躁的舆论能给路特斯,给毛京波多一点耐心和时间。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关注 | 34作品
+ 关注
探索车与出行背后的底层逻辑与隐秘故事,让商业更价值。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