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垄断不再,自主强势崛起,2024或成油电平权元年

2024年,能否成为“油电同价平权”的元年呢?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车市交出了一份可称作里程碑的成绩单——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逼近900万辆,渗透率达35%。这都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获得的青睐不断增加。

图片源自网络

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在2023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市场占比达52%,首次超越合资外资品牌,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自主品牌已经打破合资垄断呢?

头部易主,自主品牌已形成“包围圈”

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半数,较2022年提升了4.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零售销量前十名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前五名仅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为合资品牌。比亚迪的年销量超过300万辆,领先第二名的一汽-大众超过110万辆,稳居榜首。

同时,比亚迪的销量增长也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净增长的约44%。夸张地说,2023年国内每新增两辆新能源汽车,或许就有一辆比亚迪。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比亚迪已成为我国以及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品牌。除了车型矩阵和新款数量的完善与提升,比亚迪在品牌力塑造方面也有着可观的进步。无论是腾势、方程豹还是仰望,又或是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技术壁垒的突破,都代表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已走至前列。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在2023年实现了另一项重要里程碑——整车出口数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过了日本,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奇瑞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出口量高达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这也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迅速崛起。

自主品牌在各大细分市场中表现出色,理想汽车主打新能源家用SUV领域连续7个月销量超过“BBA”。在紧凑型家轿市场,虽然合资品牌仍占据更多份额,但自主品牌的冲击下,合资品牌“以价换量”的策略受到挑战。比亚迪秦PLUS DM-i、吉利星瑞、奇瑞艾瑞泽8等自主家轿获得的关注度正不断上升。外资燃油“大厂”所带来的品牌溢价已经站不住脚了。

合资品牌在2023年的销量出现大幅下跌,除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外,其他合资品牌销量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日系品牌遭受重大挫折,日系“御三家”——广汽丰田、日产、本田销量表现较前年显示出疲态,如三菱等相对小众的合资品牌甚至有退出中国市场的危险。

总的来说,2023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里程碑,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巨大飞跃,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力。自主品牌已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技术壁垒不断突破的同时,由合资外资车企形成的品牌壁垒也将逐步瓦解。

技术壁垒屡破,自主品牌冲击品牌高地

自主品牌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持续上升。2023年,自主品牌能够实现突围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在电气化、智能化方面已逐渐实现对合资外资品牌的“技术代差”。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品牌之一,比亚迪已经积累了DM-i混动技术、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仰望架构等。智能化方面,自主品牌中像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ADS智驾系统等,在实用性和创新性上都实现了对合资外资品牌的领先。不少合资外资车企的转电车型在造车思路上落后于自主品牌,仅仅是“加块电池”“加块大屏幕”,新能源技术含量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与海外车企的合作关系,也已经发生转换。现在是由我们来进行技术输出,比如先后与国际大厂签订技术合作的零跑、小鹏等。可以说在新能源相关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已掌握主导权,真正突破了造车的技术壁垒。

也因为在销量和技术上的领先,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正持续上升,过去“低端选自主,中高端买合资”的刻板印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新能源汽车中,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市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首先会想到比亚迪、“蔚小理”、华为等,又或是其他自主新势力,而合资和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则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自主新能源车企已经逐渐占据品牌高地。

新能源市占率不断上升,留给合资车的时间不多

数据显示,合资品牌面临着下行压力,一方面是技术差距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国产车新能源转型进度和效果优于合资车,而后者的销量和车型影响力仍旧依赖于传统燃油车。

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40%。而根据各大品牌释放出来的新品规划,2024年全年将超过200款新车上市,其中新能源汽车超150款,具有新车矩阵的绝对地位。能够预见的是,未来留给燃油车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小,近年来各大A级车展的产品阵容将成为市场缩影。

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40%,新能源汽车上市款数将超过200款,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超过150款。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断加深,加上自主新能源品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比如普及800V超压快充、配套基础设施和补能设备逐渐完善,例如续航、架控稳定性等的焦虑正不断减少,油车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已被逐渐拉平。

此外在低中高各个价位上,自主品牌的车型矩阵已趋于完善,进一步挤占燃油车的市场空间,提高燃油车的可替代性。比如说,10万以内的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10-15万区间的比亚迪 秦PLUS DM-i、五菱星光、吉利银河L6等,15-20万区间的宋PLUS DM-i、吉利银河E8等,20万以上的极氪007、小鹏G6、问界新M7等,30万以上的方程豹豹5、理想L系,等等。即使是高端豪华领域,也有仰望U8、问界M9等自主车型。

在各个价位内,自主品牌以油电同价为先发优势,通过技术代差创造体验代差,不断削弱燃油车的竞争力,也就相当于缩减合资车的增量空间。

三个司机观点

总的来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展示出了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认可度的巨大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展现了韧性和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汽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备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2024年的中国车市,还请网友们拭目以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0.3万关注 | 8736作品
+ 关注
三个司机,让买车更轻松。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