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20年布局,500万辆新能源车背后,是王传福前瞻战略的完胜

在刚刚过去的8月9日,比亚迪迎来第500万辆新能源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下线仪式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500万新能源用户及各界朋友表示了感谢,并向“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交付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

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用了13年时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而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更令人震撼的是,从300万到500万,比亚迪仅用了大半年时间。可以认为,比亚迪新能源车的产量呈指数曲线增长。

比亚迪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与集团创始人王传福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


王传福与比亚迪的创业发展历程

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行业;同年,比亚迪就基于原秦川汽车的福莱尔和316等车型开发出多款纯电动汽车。

​2021年3月,首款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秦 PLUS DM-i上市,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8升,中国汽车重夺A级轿车销冠宝座;同年5月,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2022年,首款搭载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的海豹上市;同年5月,腾势品牌焕新发布,腾势D9发布亮相,比亚迪第2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而这时距100万辆新能源下线仅1年时间。

​2023年1月,仰望品牌正式发布,7月方程豹品牌LOGO正式发布;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后,比亚迪的发展步伐明显加速,出海版图快速扩张,也成功落地其多品牌策略,前十多年卧薪尝胆般的坚持终于修成正果。


20年新能源造车之路,战略正确至关重要

回看比亚迪20年来的造车路,其实走的并非一般风顺。在20年前当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的消息一传出,也受到了媒体、资本和公司内部等各方的质疑。两天内,比亚迪港股市值蒸发近27亿港元!而在2010年左右也面临过经销商退网风波……比亚迪500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在回顾过往经历时一度哽咽并泪洒现场:“许多中国品牌都如比亚迪一样,也有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了.......”

但王传福并没有因外部和内部的质疑和压,而对比亚迪造车产生丝毫的动摇。“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对我们来说不是干不干的问题,是怎么干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好了,就肯定要干。”今天回看这一幕,足以体现出王传福要造车的远见、决心和魄力。比亚迪坚定持续看好新能源车,不得不说王传福对能源车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底层逻辑的清晰清晰认知。

其实早在2001年9月,中国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的国家“863” 计划中,就特别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明确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三纵指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2003年2月,“863”计划电动汽车首席科学家万钢发表了《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一文。在这篇充满学术气息的文章中,万钢认为,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1995年以二次电池业务起家的比亚迪,对电动汽车的情怀和执念不难理解。把电池的技术和汽车的技术进行联动,开发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的初衷。基于我国的发展需求,结全我国及全球的能源结构,王传福早已清晰了解发展新能源车对于国家能源安全有着极为深层的意义,既能解决因能源问题引起的地区纷争,也能给国人能在一片蓝天下安畅地呼吸。“从环境和资源方面来讲的话,中国发展汽车工业除了走电动车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比亚迪新能源车的研发过程中十分重视原材料安全和产品安全,正是“坚持原材料安全与产品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几年前补贴政策之下,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一度反超磷酸铁锂电池成为市场主流。但三元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需要用到镍、钴、锰,而我国的镍、钴资源并不丰富,已探明的镍储量仅占全球的3%,钴储量更是仅占全球的1%。

为了不再于新能源车时代在动力电池上被卡脖子,在王传福的远见之下,比亚迪死磕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改进缺点,并于2020年用发布了结构创新的刀片电池。以13.5mm厚度的单个电芯组合成细长“刀片”,再用“刀片”横向拼接组成动力电池包,使电芯到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了50%,且“刀片”单体同时作为结构件增强电池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刀片电池使安全、成本、能量密度之间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不含镍和钴也避免了在动力电池材料上被外国卡脖子的可能。

在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方面,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技术同样也极具前瞻性,相比三元锂电池容易在受到挤压、穿刺后容易爆燃的特性,可谓在根本上颠覆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正因为能通过针刺试验,解决用户安全焦虑,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方方能在市场上大展拳脚。刀片电池是以电池业务起家的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上给出的有力答案。

在新能源汽车以外,凭借王传福对整个新能源产业的超前洞察,比亚迪的触手已经延伸到整个新能源流通体系。在王传福的眼中,沙漠都是能源,他认为如果把中国沙漠面积的1%铺上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解决全中国的用电。太阳能既清洁又永恒,是人类往后一至两百万年真正可依靠的能源;因此,针对太阳能发电及储存比亚迪开发了储能电站。王传福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逻辑相当清晰,也契合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旋律,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内的一块大屏上,就实时显示着比亚迪为地球减少的碳排放量。


国家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助力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通过近年持续的政策叠加,密集爆发出一些新的技术,例如比亚迪在今年就发布了可应急浮水和原地掉头功能的仰望U8。2023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取消,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但王传福依然坚定地看好新能源车在2023年的前景,并相信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依然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扩大内需,也将新能源汽车放在较前的位置,市场将迎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点。

王传福认为,中国在电池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走在世界的前面,持续的高销量也对电池的稳定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动车带动整个新能源车的产业链生态,像三电系统,还有动力电池中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都被一同拉动起来了;同时,新能源车是汽车工业史上百年一遇的大革命,这场大的革命需要创新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创新的产品来支撑。

有人会把汽车行业形容为“九死一生”,意味着大约只有10%的车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王传福认为,中国的家电与互联网行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放在汽车工业上也不例外,并表示喜欢在公平的法治环境下竞争。直面竞争、拥抱竞争,可见王总面对竞争的心态是相当积极的,同时也对比亚迪的技术积累和未来拥有充足的信心。

2022年3月,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正式停产燃油车的汽车品牌,时间节点选得相当好,聚焦纯电EV+混动DM的战略,令用户将比亚迪与高安全新能源车直接划上等号,进一步推动比亚迪新能源的销量扶摇直上。


王传福——狂热的技术专家

由上而下均注重技术的比亚迪,在业内早已被冠以“技术狂人”之称号,这与王传福作为“狂热技术专家”的出身是密不可分的。过分押宝在2018年前并未被看好的新能源车,外界认为王传福是在进行一场豪财,“一些不懂技术的企业家以为我们在豪赌,一些不懂市场又不懂技术的投资家也认为我们在豪赌,其实我胆子很小,我根本不会去豪赌。”正因为王传福懂技术,他才能站在公司领导层的角度去读懂国家政策。

王传福对技术的执着与技术狂人马斯克极为相似。在公司王传福几乎只穿工程师的制服,在开始造国之前,王传福几乎买下了市场上所有汽车技术类书籍日夜研究;2003年末,王传福约现在的汽车总工程师廉玉波,在上海金茂大厦畅谈了好几个通宵。在比亚迪造手机电池的时代,王传福是公司最懂技术的人;而到了比亚迪造车的时代,王传福也是公司最懂技术的人之一。当时王传福唯一的奢侈嗜好,就是拆解自己的奔驰和雷克萨斯,并鼓励公司内的技术人员多动手去拆解学习汽车,曾有技术人员觉得奔驰太贵重而不敢下手时,王传福得知后以当众划破自己的奔驰的方式,消除了员工的心理负担。

如今比亚迪聚焦于新能源车领域,讲求的是对包括动力电池、电驱动总成、IGBT、悬挂系统、扭矩矢量控制系统、主/被动安全系统、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等等在内整车各个细分技术领域的全面掌握。进先后推出了像刀片电池、e平台3.0、八合一电驱总成、IGBT 4.0、云辇和易四方等新能源车前沿技术。


写在最后

正因国家新能源车战略及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良性竞争,我们有幸在今天中国品牌百花齐放的局面,也给终端用户更好的汽车产品体验。

1995年创建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的比亚迪,从成立时的20人发展至今已拥有员工超62万人,成为年营收超2000多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从2003年开始进入汽车行来,到如今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用20年时间做了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在发展历程中比亚迪多次以“门外汉”的身份进入一个全新的赛道,并在多个领域均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均体现出王传福的专业知识和战略远见。只有专业的知识水平加上敏锐的触觉,才能看清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次又一次地精准把握住机遇,实现企业的蜕变。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30%并不断提升,加上全球出口步伐的加快,500万辆新能源车当然不是终点,而是比亚迪在新能源车时代的一个全新起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万关注 | 407作品
+ 关注
汽车运动、改装车、汽车技术原理爱好者和研究者,性能控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