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这么堵?2月拥堵创下小高峰,今天你堵在路上了吗

摘要:经济逐渐复苏,但拥堵随之而来,改善交通拥堵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 | 邓雨洁

编辑 | 王静仪

“早高峰堵车太离谱,恨不得下车自己跑!”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

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新冠肺炎施行“乙类乙管”,人员流动量逐步提升,这体现在通勤上,就是拥堵情况明显增多。

在社交平台上,“堵车”成为近期热词。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IP地址在浙江、四川、甘肃、新疆等地的网友,都纷纷吐槽“最近怎么这么堵?”

从万得数据库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拥堵延时指数在2月迎来小高峰,有着同样趋势的还有地铁客运量。2月,北京、上海地铁日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广州和深圳也接近千万人次。


​“骑车都比开车快”


2月17日周五,公司在北京国贸附近的赵女士准备下班和同事们去聚餐,5点半出发坐上网约车,2.5公里的距离本应该10分钟就到了,但系统显示要29分钟。

“你们下去骑车都要更快一点。”面对堵到发红的前路,司机师傅调侃道。

交通拥堵延时指数是描述拥堵情况的专业概念。如果通畅期从A地到B地只需花费10分钟,但拥堵期需要花费20分钟,此时交通拥堵延时指数为2,也就是说拥堵期会比畅通期花费2倍的时间。

大部分城市界定一个区域畅通的交通拥堵延时指数为1-1.5,缓行为1.5-1.8,拥堵为1.8-2.2,而当达到2.2及以上就被称为严重拥堵。




赵女士的感受也反映在数据上。据万得数据库显示,北京近期的拥堵延时指数集中在2-2.2之间,2月20日停在2.09,这意味着大家普遍要花平时两倍的时间去完成同样的旅途,而在2022年全年,很少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拥堵。

上海从2022年底到2023年1月,拥堵延时指数还基本保持在1.8以下,2月开始上升,2月20日达到近期顶峰2.07。

广州和深圳也同样如此,在2023年2月明显迎来了拥堵小高峰,虽然指数没有冲破2以上,但也超过1.8,达到拥堵的标准。

2月18日,返回广州上学的梁同学在环城高速上堵了半小时,司机师傅当时对他说:“进广州的高速基本每一条都要堵车,包括广佛高速和华南快速干线,差不多都要堵半小时的样子。”

各地也逐步实施各项举措,缓解近期拥堵情况。如上海交警用上数字化“神器”,通过指挥系统实施监测对道路进行及时管控、疏导;西安也在不同路口创新设置“定向可变车道”“数字式分车道行驶”等“微改造”,实现节点通行效率提升8%-14%。


​地面堵,地下挤


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在2月20日(周一)开学,此前几天也自然成了返校高峰期,各地人潮汹涌。

“我同学觉得市区会堵车,所以选择搭乘地铁,结果发现地铁也很挤”,梁同学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说。

而他的另一位同学甚至在广州南站等了40分钟才挤上地铁。从图片上看,从出高铁站、进地铁站、排队上车的每一张图都挤满了人,同学吐槽“热到升华”。

在北京的赵女士也明显感觉到最近人多了起来,“我即便是周末早上8点出门,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人也很满”,她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说道。




2023年2月,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都迎来了地铁客运量小高峰。

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在2月14日达到1122.17万人次,时隔409天后,重新恢复至1100万人次水平。早高峰时段,一些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已经开始采取临时限流措施。

自2月以来,北京轨道交通日客运量接连突破900万、1000万和1100万人次大关,直线上升。其中,从1000万跨越到1100万人次,仅用时7天。

上海的地铁客运量也在2月3日破千万大关,这是2022年12月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上海地铁日客流首次突破千万人次。

广州、深圳的地铁日客运量,近日也分别达到983.42万人次和848.73万人次的小高峰。

为了缓解高峰时段客流量压力,上海地铁实施增投列车、缩短运营间隔、提升列车运营速度、加快新线投运等措施;北京也逐步建设基于“北斗+空间数字化”的地铁车站导航系统,为乘客提供精准的列车运营、车厢拥挤度信息,引导乘客前往较宽松的车厢乘坐。

-END-

责编 | 王静仪

转载合作请联系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4关注 | 353作品
+ 关注
《财经》旗下新媒体平台,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方针,聚焦车企新闻,解读行业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