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东南亚人“拉黑”!中国摩托丢了市场,更丢了人心!

如果说美国是一个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那么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国家,那就是摩托车轮上的国家。东南亚是全球摩托车保有量最高的区域。以越南为例,该国人口约9450万,但现有摩托车保有量已达到4500万台,每两个人拥有一辆摩托车。2019年时印度尼西亚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000万台。

如果你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摩托车,但是满大街的摩托车,却很少能够发现一台是中国制造的,如果去摩托车商店,问有没有中国摩托车出售,委婉一点的会提醒你去别的地方看看,直接一点的可能会干脆表示:“店里已很多年不销售中国品牌的摩托车了,两三年就坏了,你不如看看日本摩托车吧!”

其实在20年前,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曾经创造了一波商业奇迹,本世纪初的头几年,中国品牌摩托车在越南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几乎赶走了日本的摩托车品牌,这个阶段因此还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冲击”。

而当时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师从于日本摩托车,徒弟如何赶走师傅,是因为更好的发动机技术,还是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其实都不是,答案只有三个字“价格战”。

当时进口的日本摩托车在东南亚售价在2000美元左右,而中国摩托进入东南亚之后,开始打起了价格战,800美元、700美元、600美元、500美元,靠着更低的价格,以及和日系摩托车相似的外形,让当地人一下子就放弃了购买高价的日本摩托车,开始选择中国摩托车,导致本田、铃木等日本摩托车企业几乎在东南亚没有了立足之地。

赶走了日本师傅后,价格战并没有停止,国内摩托车企业又开始打起了“内讧”,国内品牌之间打起了价格战,发展到最后简直是论斤卖,一公斤只需要4美元,一辆摩托车只需要300-400美元。

而降价就意味着降低生产标准,很快东南亚当地人就发现,看起来和日本摩托车差不多的中国摩托车,却在产品质量上和日本摩托车差远了,一年之后就小问题不断,两三年就要大修,在骑行质感上也差得远。而“耗油高”等问题也让越南消费者发现,虽然中国摩托车看起来价格低,但是使用起来并不省钱,于是重新选择日本品牌的摩托车。

随后中国摩托车便上演了在全球消费品市场都罕见的大败退,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声名狼藉,日本摩托车借机推出低价车型,推出分期政策,重新占领了市场。

如今,中国摩托车的占有率已经只有1%,日本摩托车的占有率超过了95%,即使很多中国摩托车企业不断告诉东南亚当地消费者,我们如今的摩托车质量好了,还是难以让消费者重新建立对中国摩托车的信心。

中国摩托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教训是惨痛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很多中国商人的特性,开展价格战短期内也许会起到一定拉动销量的效果,但长远来看,这种以价换量、不重视产品质量的做法,最终只会反噬这些品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124关注 | 3111作品
+ 关注
本地车圈百事通,解析车市新鲜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