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利润翻番,现代暴赚360亿,被唱衰的国外车企,活得很滋润!

利润逐年下滑、产品打骨折、大规模裁员...一些国外品牌在中国混得水深火热,近年来,更滋养出极端者,口中充斥着“合资必须死”的暴论。然而放眼全球,不少我们眼中“山穷水尽”的国外品牌不仅活得好好的,有些还风生水起。

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利润飙升77%,达到1.11万亿日元(合518.9亿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盈利汽车制造商。净利润也从上年同期的5,522亿日元(合258.1亿人民币)增至9,976亿日元(466.4亿人民币),几乎翻了一番。

如果说丰田夺冠没有悬念,那么亚军的表现会让人刮目相看。

5月14日,现代汽车集团公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公司营业利润达6.98万亿韩元(约为人民币368.54亿元),营业利润首次超越大众集团,成为全球第二大盈利汽车制造商。

日韩风生水起,欧美也不甘人后。虽然福特净利润有下滑,电动汽车部门报亏,但一季度整体收入同比略微增长,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为199.42亿元,在全球车企前十还是排得上号。

有意思的是,回到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最独特的汽车市场,它们却“边缘化”了。

今年一季度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7.4万辆,同比下降1.6%,在华两大合资品牌均同比减少三成;

一季度现代汽车中国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了7.9%,在全系拥有多条产品线的情况下3月仅售出17002台,4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被曝开启裁员撤离;

长安福特一季度仅售出55603辆车,平均下来一个月一万多辆,甚至还比不上一些新势力品牌的月销量。

国外品牌迥然不同的表现,也难怪在围城内外,吹拂着不尽相同的舆论风向。

究其原因,因为技术差异摆在这,形成了固若金汤的壁垒。城墙之后,是养精蓄锐的精兵。

2023年,奇瑞、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在汽车出口方面均交出可观的答卷。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41.7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0.2%,创出历史最高月度出口量。

同月,比亚迪乘用车出口额41011辆,再创历史新高。“目标在2030年前取代大众、特斯拉和Stellantis,成为欧洲最大的电池电动汽车销售商。”比亚迪欧洲董事总经理Michael Shu自信地表示。

一些新势力更创下“反向合资”的先河,近日,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合资的零跑国际正式官宣成立,今年9月面向欧洲9国销售。

自主品牌在中国力压国外品牌已成定局,放在我们眼前的是全球的市场。目前,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存在着优势与阻力,优势在电池电控、汽车智能化的领先技术,生产制造成本,以及完善的供应链等等,而另一方面,还存在着美国对华新能源车增加100%关税等政策层面的阻力。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人对汽车的理解和喜好,在某程度上对全球汽车产业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自主品牌的未来还是广阔的。中国汽车,一起加电。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5万关注 | 5054作品
+ 关注
12缸汽车官方说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