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不及1/2,大众、丰田、日产集体崩溃!燃油车30年内被淘汰?

专家说的话你还信?


油电之争的话题从不缺乏关注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谁胜谁出如今尚未见分晓,但业内不少专业人士已输出观点。


3月份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提到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时表示,“燃油车自燃率要高于新能源车。”


该观点一出质疑声满满。原因是当时PPT展示的燃油车自燃率高于新能源车的数据存疑,不够有说服力。

时间过去不到两个月,又有一位专家输出了新的观点。福州大学校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控制团队负责人林歆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十年内,随着替代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政策的推动,燃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但内燃机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驱动系统,仍然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呈现多种驱动技术类型并存的局面。”

这相当于宣告燃油车的si忘日期了,看到这个观点,很多网友瞬间破防了。评论区涌现出一大波燃油车爱好者,他们表示,“只要有油车,坚决不买电车”;


“骑两轮电动车跑远一点掉电了就不敢跑太远。后来买了摩托车就没有里程焦虑了”,暗讽新能源车仍存在续航焦虑问题。


还有人调侃这是(专家)愚弄人的言论。“疫情后人间清醒了,都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绝不会像前几年一样受任何人的愚弄摆布”。

网友们思路清奇,脑洞极大,纷纷在为燃油车正名。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到了强势增长的阶段,甚至已经对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造成了威胁。合资品牌在市场上逐渐丧失统治地位。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2024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2.4%。

国内主流合资汽车排名情况显示,一汽-大众同比下跌15.6%,上汽大众同比下跌21.7%,广汽丰田同比下跌32.1%,东风日产同比下跌9.6%,一汽丰田同比下跌31.3%。


反观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同比增长31.1%,市场份额占比16.6%,是南北大众的1.2倍,丰田的2.5倍。

可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挤压了燃油车的生存空间,燃油车被替代只是时间问题。从近几年看,很多厂商已经计划全面转型新能源,甚至跟随市场变化将热门经典车型推出插混/增程动力版本进行过渡。


例如,东风汽车未来三年投入超600亿投放新能源产品加速新能源转型;吉利在2023年就已经完成向新能源转型的基础性投入和生态建设。 帕萨特、雅阁等车型也推出了PHEV版本可选。

如今厂商在顺应新能源发展潮流转变战略,那么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朗。自主品牌全面新能源化,燃油业务为主的合资品牌如果不跟随主流,那就要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的命运。


关于动力电池技术,专家提到,国内固态电池的发展及车企的相关动作呈现出显著活跃态势。国内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推动了高性能电池技术,尤其是固态电池的需求。


而对于固态电池是否是电动汽车动力源的“终极技术”,分析指出这种说法过于超前。目前车企如广汽所宣传的固态电池,实际上属于半固态或准固态。技术上并不完全符合不含液态电解质的纯固态电池定义。

当前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基本达到350Wh/kg至400Wh/kg,且尚未大规模商业化。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要在500Wh/kg以上。


所以新能源车企要研发纯固态电池,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突破技术挑战。如今国内动力电池大厂宁德时代、比亚迪已纷纷宣布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后续固态电池在实际中的推广和应用表现如何还需时间来验证。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燃油车逐步退出市场已经大势所趋,可能在时间的问题上争议性较大。另外,汽车动力技术路线不是单一的方向,最终都会形成多元化。纯电、插电,包括氢能或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实现共存。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帕萨特 雅阁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69关注 | 1642作品
+ 关注
51QC我要汽车网,轻松驾驭车生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