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车市巨变:轿车、SUV前三全是新能源,长城、日产同比跌近四成

2023年3月中国汽车各车型销量已公布。

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3月所有车型总销量冠军是 特斯拉Model Y,而且销量前5名均是新能源车型。



燃油车的销量冠军是朗逸,排名第5。

新能源车越来越强势,还有几个关键的变化,可以看出竞争格局大势已定。

销量前三全是新能源车

从各个细分市场排名来看,就可以感受到新能源车的强势。在轿车销量榜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秦PLUS DM-i、海豚、AION S,销量分别为31310辆、27687辆、26392辆,全是新能源车。


而昔日的轿车销量冠军朗逸排名第4,销量为24427辆,仅比五菱宏光MINIEV高出1千多辆。

从销量表现可以看出,轿车领域的燃油车表现尚可、销量破万的都是一些知名度高的经典车型,包括雅阁、速腾、卡罗拉、逸动、宝来、迈腾、凯美瑞、帕萨特、帝豪。

还有豪华车,比如宝马3系、奔驰C级、奔驰E级、奥迪A6L。而过去几年全新推出的一些燃油轿车均销量平平,甚至销声匿迹。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在SUV细分市场。

销量数据显示,SUV领域销量前三名分别是Model Y、元PLUS、宋PLUS DM-i,销量分别为54937辆、27907辆、24038辆。而燃油车的销量冠军为长安CS75 PLUS,销量为16729辆,在SUV细分市场排名第4;过去的老销冠哈弗H6销量为14706辆,排名第5。

有意思的是,过去强势的合资品牌SUV影响力似乎已经日落西山,能够挤进销量榜前10的合资品牌SUV只有两款,分别是RAV4荣放和探岳。途观L也只能排在第20名。



而且,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表现相当差。即便是还算强势的日系,无论是广汽丰田的BZ4X、广汽本田的极湃1还是东风日产的艾睿雅,销量都惨不忍睹,月销均不过千。

合资品牌岌岌可危?

新能源车颠覆中国汽车市场旧有格局,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在扩大。与此同时,合资品牌过去牢不可破的地位在动摇,甚至包括去年大部分业绩还欣欣向荣的日系车企。

如果从车型的角度看,新能源车在蚕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合资品牌在电动车的推出速度与竞争力都不及自主品牌,其实这也是一场两者之间关于竞争格局的激烈竞争。



毫无问题,合资品牌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了。

从销量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二。根据乘联会公布的1-3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车企销量冠军是比亚迪,总销量为50876辆,比排在第2名的一汽-大众足足高出近14万辆。此外,第3、4名也是自主品牌,分别是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

如果从销量同比来看,尽管2023年已经不再受到疫情影响,但销量表现向好的车企却并不多,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二八定律”。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3月份,销量前15名的车企当中,只有比亚迪与特斯拉是同比正增长的,分别为77%和26.9%,而这两家车企都是新能源车企。



合资品牌的销量下跌现象很严重,大部分出现双位数的同比下降,如东风日产-37.4%、上汽通用-34.2%、上汽大众-19.3%、广汽丰田-17.5%。要知道,同比的去年1季度中国汽车市场还深受疫情影响,所以说这样的成绩表现相当不如人意。

不过总体来说,德系与日系仍然占据市场许多份额,而且也在销量前10的榜单中占据了半数位置。


相反法系、韩系车企过去的影响力早已荡漾无存,就连过去的“千年老三”美系上汽通用多年下跌的趋势也相当明显。

不过表现强势的自主品牌其实也并不多,目前来看也只有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可以成为销量榜前10名的常客。长城汽车和奇瑞汽车在今年1季度表现不佳,其中长城汽车更是同比下跌了41.7%。

此外,各个造车新势力尽管平时在媒体上的声量不少,但销量仍然无法与这些老牌的车企相比。如果他们想进入更高的竞争区间,还是要先把销量提上来才行。

价格战影响两极分化

有意思的是,从年初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但对于车企来看似乎并非都达到了各自期盼的效果。



23年初价格战的导火索,是由特斯拉价格下调所带动,部分新能源车企陆续跟进。有分析认为,直接原因为22年下半年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销量,23年政策退坡后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根本原因为电动化带来自主崛起。

而3月份从湖北政府补贴开始,合资品牌也开始了价格战进行反击,从而带动了燃油车的降价连锁反应,甚至各地政府补贴跟进,出现政企联动降价的罕见画面。


但结果如何?可以看到,特斯拉的价格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只有两款国产车型,其中一款Model Y就拿到了车型销量冠军,一款车的销量比一家新势力车企的销量还多。更可怕的是,从马斯克的表态来看,特斯拉接下来的技术革新,将还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

而燃油车的价格战只是减轻了库存压力,却并没有让车企的销量好转。而且不可逆转的是,各种史无前例的降价之后,合资品牌多年经营所累积的品牌溢价能力已经被削弱。

如果在新能源车领域,合资品牌还想像以前那样,依靠品牌力来与自主品牌进行不对等的竞争,已经不太可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2万关注 | 372作品
+ 关注
90天纯电动车环游中国极限挑战中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